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党团学工作>>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 | “船”承非遗文化 “拳”释舟山精神
2022-08-06 14:59 胡家希  石油化工与环境学院

舟山船拳是根据渔船船舱面积和船只行驶特点,融合吴越船拳特点而创造的一种拳术,发源于吴越春秋,形成于明清,也是明清时期时期舟山渔区帮会组织之一——“洪帮”特有的拳种。船拳极具舟山海岛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且对强身、护体和全民健身运动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早在2005年就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舟山渔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探寻舟山船拳的发展历程,挖掘舟山船拳蕴含的精神,从而更好地传承与保护舟山船拳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海洋大学舟山船拳非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研究队围绕“‘船’承非遗文化 ‘拳’释舟山精神”这一主题,通过亲身体验、志愿服务、实地参观、深入访谈、活动教学等形式探索舟山船拳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


朝花夕拾

——对话非遗传承人

朱萍老师是一位普通的舟山渔嫂,从1984年开始至今,她先后8次在各类国际传统武术大赛上获得奖牌19枚,其中金牌11枚。她也成为了舟山船拳省级传承人,让这项沉寂许久的拳术冲出海岛,走向世界。

朱萍老师告诉成员们,她现在主要工作就是担任普陀区体育中心的船拳教练,定期举办船拳培训班教授舟山船拳,只要有人喜欢学,她就会去教,而且经常到小岛教渔民学船拳。经常跟着朱萍老师习练的徒弟,包括舟山船拳在内的武术人数有数百名。她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一起传承船拳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话非遗传承人朱萍老师

非遗传承人朱萍老师还主动给成员们展示了记录她与船拳的纪念册。在朱萍老师的介绍下,成员们了解到这是她将所有的船拳资料以及往年各大媒体对船拳的报道裁剪而成的纪念册,里边记录着船拳的半个世纪,也记录着朱老师几十年来为船拳文化传承发展努力奋斗的时光。成员们纷纷被这份执着所感动。

朱萍老师的纪念册

谈到传承方向,朱萍老师说,她根据时代进步与渔民生活也在不断创新船拳招式,只有经过不断创新,紧跟时代潮流,才能让船拳文化真正代代相传。


初窥门径

-亲身体验船拳功夫

团队来到海滨公园,在舟山船拳继承人朱萍老师的教授下体验学习舟山船拳。朱萍老师告诉成员们,舟山船拳的传承发展离不开青少年,实践团的到来令她感到很欣慰,希望能看到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来学习船拳文化。

朱萍老师不仅教授成员们拳法的具体招式,并讲述了这招式背后的船拳文化以及蕴含的精神,这一招一式中既蕴含着渔民们出海捕鱼时与海浪拼搏的战斗技巧又融合了渔民们出海的日常生活,背后更有“勇立潮头、海纳百川”的精神意味在里面,让成员们非常感兴趣。

亲身体验学习船拳

助力发展

-参加船拳比赛培训志愿服务

在7月17日举办的2022第三届舟山市武林大会中,实践团队获得主办方授权,观摩比赛并为比赛提供催场、拍摄、采访记录等志愿服务。来自全市各地的14支队伍、近200位武术爱好者齐聚一堂,切磋武艺。比赛现场精彩纷呈,各路特色武术纷纷登台,舟山船拳在比赛中独树一帜。在与运动员、教练员的交流中,成员们了解到比赛场上的很多武术种类都面临着像舟山船拳这样缺乏传承的现状,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任重道远,像这样的比赛更是宣传非遗文化的宝贵机会。

参加船拳比赛志愿服务工作

7月19日,成员们还随朱萍老师赴海滨公园广场进行船拳教授展示宣传。展示过程中吸引了大批居民驻足观看欣赏。

船拳展示宣传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刻不容缓,舟山船拳非遗文化的传承也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时代的青年有能力也有义务去传承与发展。但舟山船拳的发展传承绝对不仅仅依赖于一招一式的学习创新,更加有赖于于对船拳背后蕴含着的精神的诠释与学习,特别是船拳文化展现出来的“勇立潮头、海纳百川、同舟共济、求真务实”舟山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弘扬。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