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2022年以来,全国共发生利用固定电话号码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5200 余起,涉案金额高达 5 亿元,危害十分严重。
为此国家公安部门专门推出了“国家反诈中心APP”,用以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国家反诈中心APP主要有以下功能:一是当用户收到涉诈电话、短信或登录涉诈网址时,及时进行预警提示;二是当用户发现涉诈线索时,可以一键举报;三是用户可以通过APP对可疑网友的真实身份、社交账号、交易账号进行涉诈风险验证,大大降低网络交易风险;四是APP每日发布不法分子的最新诈骗手法,剖析典型案例,协助用户学习防骗知识、了解诈骗套路,提升识骗能力。
浙江海洋大学石油化工与环境学院“反诈宣传”实践团旨在通过宣传科普防诈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电信诈骗,了解如何去识别电信诈骗,同时引导人们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更好地防范电信诈骗,从而保障更多人们远离电信诈骗的危害。

实践团合影
第一站如心广场
如心广场人流量大,便于普及反诈知识。实践团在警官的指导下对在逛街的游客进行了反诈宣传,并且很好地落实了国家反诈中心APP的下载、安装和运用的宣传与普及。虽然存在少数群众不是很配合,认为诈骗还很遥远,但在实践团的劝导下,都有了改观。

引导下载反诈app
第二站红楠海苑
实践团和警官一起对居民进行反诈宣传,在宣传中发现此小区以老年人居多,且存在方言沟通不便的阻力。但是在实践团的努力下,最终和居民们打成一片,很引起了居民们的兴趣。居民积极配合,按照宣传指导页上的流程,下载了国家反诈中心APP。同时实践团也发现一些老年人,他们大多都没有智能手机或者不会用智能手机,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电信诈骗的可能性,但也会发生谎称家属打电话给老人,让家人转账的可能。为此,实践团又针对这方面向居民普及了一些知识。

宣传反诈知识
第三站新城客运中心
实践团对在客运站的游客和做核酸的人进行宣传,本次宣传主要以发宣传页为主,并简短地提出问题,以诙谐幽默,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反诈知识,更好地融入群众队伍,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调查问卷,邀请更多人填写,使反诈意识深入人心,有利于做到“全民反诈”。

宣传反诈知识
第四站宝龙广场
宝龙广场的青年人很多,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电信诈骗较为普遍,大多数人还是有所防范的,很多都下载了国家反诈中心APP,还有人在APP中了解一些骗局最新动态,并开启了来电预警。

发放宣传页
第五站长歭文体中心
实践团积极向居民宣传反诈知识,主要指导居民在被诈骗后如何应对。

发放宣传页
经过几次实地的反诈宣传,实践团发现宣传反诈知识难度不小,现在电信诈骗的手段层出不穷,方式迭代更新。但是依旧有人拒绝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认为诈骗距离自己很遥远,或者存在侥幸心理,觉得自己足够聪明能识别各种骗局,被诈骗的案例在各类人群中却依然不在少数。所以,一定要将“天上不会掉馅饼”这句话铭记于心。通过被多次的拒绝和不理解,实践团切实体会到反诈宣传的重要性,反诈宣传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