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再深化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打造一条“海岛乡村游+红色精神”的旅游特色线路,并考察乡村旅游业的落实情况,浙江海洋大学“共富之路,海岛先行”调研实践团进行了线下实地调研考察,于7月6日走访了舟山市定海区干览镇的新建村,深入了解南洞艺谷的环境和文化,探索美丽乡村的魅力。
践行“两山理念”,走出文旅致富路
早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曾经来到新建村视察,在视察中他指出:“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这条路要坚定不移走下去,使绿水青山发挥出持续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这也让新建村坚定了建设美丽乡村发展旅游的想法。
走在前往功勋号列车的路上,实践团成员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当地的管理制度非常的完善,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这里的交通设施,路上的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在询问了当地的村委会后,实践团了解到,村委会近年来都在致力于环境打造,对交通建设也非常的重视,大部分游客会选择自驾的方式来到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小乡村体验宁静休闲的生活。

调研团成员参观新建村的景点分布图

调研团成员对当地商户进行问卷调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村兴民富,新建社区的脚步仍未停歇。“我们建设大乐之野民宿时,9号楼一棵李树的枝丫伸向二楼窗边。因为采光问题,这棵树原本要被移除。为了不移树,设计者转变思路,将房间侧边窗户面积扩大一倍,既保留了原有树木,也保证了采光。”一家经营民宿的负责人说。在大力发展的同时,新建村并没有忽视生态环境的治理,调研团在村委会的介绍中发现南洞正在大力推行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化为生动现实,不断描绘海岛山村的美丽画卷。
守住绿水青山,畅享海岛零碳生活
为探索新建村新型“净零碳”乡村发展模式,深入了解一系列“净零碳”发展举措,调研团成员来到了新建村居民委员会处,围绕当地与“净零碳”落实相关的具体措施,顺利完成此次对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的调研访谈。

调研团成员前往新建村居民委员会

调研团来到游客服务中心进行调研
此外,在对当地居民的简单采访中,调研团成员了解到,新建社区持续利用新建的污水处理站,把村里生活污水回收净化后用于灌溉;村里的民宿也纷纷就地取材建屋造楼,安装节电和热回收设备,使用可降解的物品等,打造低碳民宿。从村民口中出现最多的就是“我们村子这几年变化很大嘞,书记还会带一些代表去别的地方调研借鉴他们那边的特色。”
通过这次实地调研,调研团成员从新建村的建设中认识到从“不砍树换钱”到变“树让屋”为“屋让树”,再到治水美溪,如今“守住绿水青山”的理念已根植于新建社区村民的心中,一代又一代的新建人正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
护住青山绿水,留下绵绵乡愁
村里所有的开发项目都瞄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向来谋划。“过好‘净零碳’日子,我们是舟山市村级头一份。”新建村党总支副书记芦海峰自豪地说。2019年,新建村入选联合国人居署“净零碳”乡村规划中国案例,作为海岛样板,为舟山、长三角乃至全国其他乡村的“净零碳”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可见村子的发展村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都是认可的。虽然村子里的年轻人大多都外出务工,但是在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后,村子开发起了海岛旅游项目,年纪大一些的村民们也都觉得自己有事可做,十分积极的投身到村子的发展中去。

新建村走好“净零碳”道路的重要举措

调研团采访当地的村民
村民热心地为实践团讲述村子发展的故事,听着古稀之年的前辈们讲述村子变化时,他们脸上是止不住的笑意,调研团的成员们认识到,在这个平凡的海岛小山村里,绿色发展、共同富裕、幸福生活的新曲,正在悠扬唱响,而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村兴民富,新建村的脚步也仍未停歇。

调研团在新建村乡村艺术馆前的合影
如今,一条独具海岛山村特色的“净零碳”之路正在新建社区徐徐铺就。农家一扇门,时代一扇窗,新建村的发展正是定海众多村庄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定海区聚焦“海岛”和“乡村”两大典型特征,“一村一品”“一村一策”加快村庄个性化规划编制,率先探索“党组织带动+民间资本投入+政府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发模式。作为新时代先锋,我们更应该倡导全民绿色生活,将海岛文化、乡愁因子融入到新建村绿水青山的底色中,将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念深入到人心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