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科研动态>>正文

 

石化环境论坛第34期:工业革命与能源革命给能源储运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何利民教授来院讲座
2025-05-16 10:46 陈舒炯  教学科研办

5月6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储运工程系何利民教授做客石化环境论坛,为师生作“工业革命与能源革命给能源储运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报告。

何教授从工业革命与能源革命作为切入,指出工业4.0时代,即智能化时代对传统石油行业的冲击。伴随着能源革命的深入推进,石油行业正经历一场从传统化石能源向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的转型,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他指出当前石油行业智能化已在有序推进,如智慧油田与智慧管网的建设,以长庆油田为例介绍了智能化建设的进度,强调了在智慧架构下带来的需求,并提出智慧管网应从“感知”、“判断、识别、决策与预测”、“动作”三个方面来开展工作。他认为,算法和模型是目前石油行业智能化实现的关键技术问题。

何教授介绍了非电能源的低碳化特点,重点强调了氢能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他从氢能的制备、运输和储存三个环节介绍了当前的关键技术与难题,并指出新的储氢技术开发前景。接着,他举例介绍当前油气储运的前沿研究进展,重点强调了油气产运用系统中的科学问题,接着提出“在新能源冲击下,油气储运应该怎么做?”的问题。结合氢能发展趋势,他指出从传统的原油管道/天然气管道转换为掺氢管道或其他绿能管道是未来储运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报告结束后,何教授与竺柏康、洪炳沅等老师及现场学生开展交流。结合浙江海洋大学的学科特色,何教授提出了传统油气储运技术应与人工智能有机融合,高校师生应在掌握油气储运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学习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提高专业能力,争做应用实践型人才。

何利民,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教学名师。现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专业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石油学会油气储运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多个期刊编委。曾任油气储运工程国家一流专业负责人、油气储运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5项,主编教材《油气储运工程施工》和专著《大型油气储运设施施工》。主要从事油气水多相流动研究与油气水分离设备的研发,获得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励。在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60余篇,SCI、EI等检索系统收录12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关闭窗口